首页 > 综合运营

微信推广实战经验:从小白到日增1000粉销售100亿,我咋做到的!

靠谱运营 综合运营 2022-05-27 01:02:0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微信的误区低成本|有捷径|高回报任何一个机遇,改变的都是那些踏踏实实做事的有进取心的人,而不是那些什么都不会的人。他不是每一个人的机会,也不是每一个公司的机会。后面我会讲到,之所以做到这样的成绩,其实是有很多前提的。相对于来说,它其实……

微信推广实战经验:从小白到日增1000粉销售100亿,我咋做到的!

微信的误区低成本|有捷径|高回报

任何一个机遇,改变的都是那些踏踏实实做事的有进取心的人,而不是那些什么都不会的人。

他不是每一个人的机会,也不是每一个公司的机会。后面我会讲到,之所以做到这样的成绩,其实是有很多前提的。

相对于来说,它其实没有什么捷径。这整个行业,其他媒体的传播渠道或技术手段,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变的只是人们的心理,以及自己做事的一些效率,所以说,对人的要求其实是更高的。因此,我运营微信公众号,是边做边学习,越做越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但是我会从传统的传播书籍中找出我所欠缺的地方。

现在运营公众号,成本已经不是特别低了。而且,一个号到底做不做得起来,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因为这个行业变得太快了,可以继承的东西可能都会不值得你学习的了,就好像我今天总结的方法一样,可能过几个月就失效了。

千万不要抱着一个打广告的心理去做一个公众号,真的要加载到真实的交易跟服务中。不要直接从公众号这个地方赚钱,你的盈利模式的深度跟盈利逻辑的设计是完全成正比的。

微信不是万能的技能|业务|学习能力|思维模式

我来到现在的公司之后,发现离商业越近,微信能做到的事情其实是越少的。微信只是一个连接人与人的工具,但最神奇的是,它是最具杆杠效应的一环。

但大家也不要灰心,因为刚刚我提到,这是一个踏踏实实地做,有进取心的人的机会,而且一个人,日增一千粉,现在硬蛋公众号粉丝30万,也是我做出的成绩,大家一定比我聪明,所以大家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的。

我其实也是一直在做运营,在做新媒体运营的大家,也知道这是一件非常苦逼的事情,所以我今天所讲的大多是从我个人的经历上说一说新媒体运营的一些事情。

这里我先总结一些自己的经验,后面再总结自己的方法和想法。

第一把自己的技能下沉

比如说我一个人能做到上面说的,是代表我一个人把策划、活动、文案和设计全搞定一环。新媒体运营在一个小公司来说,绝对是最具杆杠效应的一环,它与公司的每个部门都有接触。所以,熟悉公司的业务非常有必要,而且起码把自己的文案、策划以及活动相关的工作走一遍,然后再去做,这样反而会更好一点。

第二把自己的业务下沉

其实是要找到你账号的目标群体,跟他们沟通。

比如说我运营3w号的时候,我就经常去找些创业者去聊,而去做硬蛋的时候,我会去找些供应链和硬件创业的人去聊,其实你做越多你会越加肯定一些传统传播学的方法的。

第三把自己的学习能力下沉

我刚刚提到,就是你继承到别人的经验,其实不一定适合你去学习。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得太快,所有说你要不断去发现新的方法,每个公众账号的运营者都是你的老师,你的学习能力要不断地提高。

第四把自己的思维模式下沉

在我遇到非常容易解决的事情时我就会特别去警惕,我一直给自己的座右铭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在于问题发生的层面而在于与其相邻的更高层面。

一个微信运营的自我修养互动|数据|推广|内容|排版

从我的个人经历说说自我修养的事情:

我的第一份实习是在用益网做王玉峰老师的微信公众号的助理,但我在这个阶段其实没帮他发过一条内容,因为我感觉到自己很多的想当然,会给他带来很多的麻烦。

所以我第一个做的事情时把他微博的五千多条推送以及下面的评论都看一遍,把转发量大的或小的信息做手工的统计。这个阶段对我的影响是让我对这个媒体属性有了更好的认知,所以才能更好的了解它,更好的服务。

这个阶段就需要大家静下心把媒体属性研究好,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后面也有提到我的观察。

所以在3w的时候,是我从一个完全的小白到熟练的过程(其实是因为第一天的时候,原来负责公众号的人就把全部东西丢给我说这个事情太苦了他做不了,而且我自己也感觉干得很苦。)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机械性的复制文章给大家转发出去。但突然有一天我感觉这个平台,无论是跟外界还是内部都是连接非常充分的,就是突然意识到它是一个很有杆杠效应的事情,这就是我从小白上升到比较熟练的过程。

这个时候我也会遇到例如怎么去和粉丝互动,怎么去关心后台数据,怎么去做推广,怎么去排版等问题,这个时候我的座右铭又出来了:

问题的方式不在于问题发生的层面而在于与其相邻的更高层面。

互动:所以说我做的事情是互动。互动不是放任用户去产生大范围的无价值的内容。

如果你的公众号有超过10万的用户,其实后台的互动量是非常大的。那么你怎么判断这些对你是否有价值呢,其实前期你可以通过推送文章或者自定义回复引导用户,设置一些特定联系,这样可以保持可持续的沟通。

其实这是我从壹读上得到的启发,壹读每期都会整理用户在后台发的信息以及回复。其实壹读一直都有在引导用户怎么跟他互动,然后就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得到的反馈。这个就是在各个环节与大家建立沟通的过程。

所以说传播的节点不再是媒体而是个人,社交媒体营销的本质是社交,而不是营销。所以说必须要做好各方面的沟通才能让别人更好的了解你。

数据: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后台数据对我没什么帮助。但有一天,我把3w所有的后台数据都看一遍之后,恍然大悟:其实在线的数据没有价值,经过分析的数据才有价值。

你会发现哪些类型的文章阅读量会高些,煽动主题的那些更容易被分享,所以3w选取的文章我也会往这方面去靠拢。

推广:关于推广方面,记住一点是你跟别人连接的越多,你的账号越有价值。

我当时把能想到的所有推广方法都做上了,比如互推,在论坛做一些帖子,靠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之前我微信差不多有三千多人,现在减到一千多了),广告主的推广以及自己做的一些分享等手段。

这些对公众号都有一些帮助,但你会发现,我刚刚列的这些方法,很多现在都失效了。其实做互推这个事情,一个原因是之前我做得比较早,然后还有这个方法太有效了,我每天会去组十个号,然后一起互刷,其实这也是每天去验别的号的过程。

持续了半年多之后我发现这事对我影响很大,以至于我现在做媒体投放的时候,知道每个平台,它没作弊之前是什么数据,哪个账号到底是怎么做起来的,它的粉丝是真的还是假的,这对我现在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实任何我刚才列出的单一的推广手段,都没办法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投入产出比,你需要将所有方法一起试验。不要认为只做一个方法就够了,一旦成本递增效益递减就要换招,可以说现在公众号互推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你想到这个事情就马上去做,不然过一段时间就马上失效了。

内容:在公众号文章选择的时候,大家可能不知道社交媒体的文章应该怎么去选择好。正如大家所知,3w和硬蛋都不是原创文章的号,我当时就是选择一些在其他号里面阅读量非常大的有价值的文章。

所以说在这里面,内容永远是你要征服的核心。是核心,但不是公众号成功的唯一原因。前提过,服务才是第一价值流。

后面也会提到3w和硬蛋中跟用户做服务的过程。

不够吸引的内容用户是不会看的,所以你在第一行字第一抹颜色第一个标题第一个字第一个图开始,就要直达观众的注意力。

文章主要靠用户的转发,然后你在做转发是数据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规律可循:这篇文章可能刚刚好表达了阅读者心里想要表达的状态,而不是你想要他们知道的事情。

所以说在选取文章的过程中,第一是值得收藏,第二是紧跟热点,第三是标题党。我提过的一个自我修养是,必须是标题党。比如说我今天也是之前看到的一个标题,才找到了插坐学院这边。

好的标题是怎么样的?特别逗的语法,开头留悬念,名人名字,用一些“如何”、“教你”之类的,带数字。

内容在哪里,你的粉丝就在哪里。

传播的形式决定了你的阅读量。比如清单类的、包含动态图、小测试、干货和小视频的会好一点。

做有价值的内容。我能想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比如一些方法论的文章,隐秘性的引发别人好奇心的内容,以及及时评论的内容,阅读调查类的报告,趋势等。所以说新媒体运营和传播是有区别的,做新媒体运营的人不一定能把公众号运营得好。

推荐大家一本书《引爆流行的三大法则》:

其中提到了三个原则:个别人物法则,富着力法则,环境威力法则。

一个好的东西被人传开,首先是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没有问题,其次是社交达人的分享,而它正好在某个大家的舆论场里面,以上是我关于内容的选择上总结的经验。

排版:我在做3w的时候就有个习惯,媒体科技类的文章基本上我都会过一遍,然后会考虑粉丝的阅读习惯。

那时候排版软件还没出来,而那个时候我的3w排版是最好看的。之前也是因为我ppt做得好才进入了3w。所以我在排版的时候就有个想法就是排版ppt化,就是把重点摘出来,把段落分清楚,让其更适合大家阅读。

其实排版是很费功夫但又必须要做好的一个事情,我之所以愿意把这个事情坚持下来是因为因为我知道媒介即是讯息,排版也是内容的一部分。

大家可以发现,互联网放大了人们的很多情绪,当读者看文章时感受到你为他的阅读体验做的优化、美化,对你的好感可能就会变成一种信任。

这里我推荐一本书叫《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这本书并没有分析说具体微信要怎么排版,但是看完你就知道那些排版好看的账号为什么好看了。

我自己对新媒体的一些理解快|多|易|趣|信

新媒体不只是媒介的迁徙,更多的是用户心理的变化。这其中有5个特点:快、多、易、趣、信。

快:企业的反应速度要更快。

所以大家会发现一个热点出来,很多企业要更快的去跟热点,因为跟热点的确是很好的传播企业信息的方式。

多:信息由单项传播到伞状传播。

比如说一本杂志,之前一个人买到,传播的范围可能就是附近的朋友。但是现在微博微信出来之后你会发现信息室伞状的,你根本不知道它最后的传播路径会是怎么样的,对应的一篇文章到达用户的单个到达成本降低了。它相对于传统媒体或电视广告来说,成本是相对较低的。

易:用户对公众号由半强制到引导关注。

我们以前的广告是在有趣中间插入的,而现在用户在关注公众号的时候完全是被引导的,他知道你是干嘛的才会去关注你,所以说用户对软文或品牌广告的排斥心理降低了;

趣:强化了一些意见领袖。

我们会看到微信里有很多的自媒体做起来,增加了榜样说服的力量;

信:听说形式改变了,信息的渗透提高了。

大家很多信息都是从朋友圈里获取的,他会渗透到你的生活里面,大家能感觉到广告也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传统媒体代表跟用户连接的关系,微信微博把用户连接变成强惯性,所以说你单从微信的功能去想它的未来是最缺乏想象力的一个事情,所以我在3w里,我就坚信我要去影响那些每天固定打开我微信的粉丝。

后面的逻辑是我要建一个社群

成品化|用户停留时间|社交|运营

关于社群,大家可能有很多的误导,以为拉一个微信群,这些人就会是你的社群的一部分,其实不是的。我理解的是,社群不是人的集合而是关系和连接的集合。

我在3w里面做过很多小社团,比如我会把一些学生加入到3w的一些日常的运营中来,让他们互相认识或者创意者向分享的学员提供创业意见等。基本上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价值、每个人能从中输出观点、每个人能从中产生连接。这才是一个社群应该有的样子。

运营成品化:把微信做成app的模样,赋予它一些功能。我在3w做过一个很苦逼的事情是,媒体把创业大街上所有的活动信息一个个导出来然后在菜单栏做上活动信息的查询。

用户停留时间:我会在文末做上关键词,这样就可以让用户在看到文章的最后,发现还有好看的文章,从一个偶发性的注意到一个追索性的注意,这部分也能带来一部分的粉丝。这部分你可以看到的是微信的菜单栏,关键字回复,以及你后台里跟用户的互动,完全可以做出APP的简单交互。

阅读体验:同样的文章,大家更愿意来3w看。因为是我一个人在做,文章的质量、发布时间、发布的规律都其实是比较稳定的,稳定才能做成是一个品牌的样子。

这个地方我会做一些提升效率的事情:整合你所有资源。所以建议各位新媒体新手,多加入新媒体的群,多交流认识大家,对你的运营帮助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做一些互推的时候,就不用费劲找,而是每天会有人主动找上门问你要不要互推。所以说,无社交,不传播。

贵在运营:其实最最苦逼的事情是,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所以说不建议单独一个人运营公众号,要不然你会特别疲惫。

从0开始做公众号

定位|辨识度|感知|人格化|口碑|活动|精

第一,定位

你满足用户的哪些需求。硬蛋针对的是硬件创业者,所以前期发文章时我只发创业者需要的内容。然后我们自己会做一些小的功能,比如用户提出需求,我们就会有专家在后台解决他的问题,完全是免费的服务性质。

有些人会说,比如你的公众号,内容范围做得泛一点,你的粉丝增加量会越快,但是你会发现现在很多公众号做起来,就变得完全没有价值了。比如你每增加一个关键词,从运营的角度完全不能对数据有真正的把握。

第二,辨识度

排版、图文格式,品牌展示。力求简洁好看,把硬蛋到底要做什么都给大家展示清楚。

第三,感知大于事实

其实我刚开始做的时候,粉丝量也不大,让大家感觉到我们是中国最大的硬件创业平台,让大家知道我们是有能力帮大家解决问题的,然后我就去连接这些相信我们的资源。

第四,人格化

网络上其实没有人愿意跟一个平台真实的交流,我的后台完全是用一个代入的形象,然后话语非常调皮,把大家的需求都总结出来,然后反馈到我们供应链的同事解决。

第五,口碑

前一万粉丝主要是靠之前公司的供应链产生的连接。这个阶段也是大家不断的自发推广硬蛋,所以说一个公众号一开始去“骚扰”跟你有一度关系的朋友去关注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一个是我们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二是因为我们这个号是对大家都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我建议大家从0开始运营公众号,一定要有信心把内容和服务做好,这样对大家的“骚扰”就不是硬广的方式了。

第六,线下的活动

去年一个活动就吸引了五十万人的关注,而且还带来了大量的转发。从活动产生内容,内容再去媒体运作,通过内容的运营去吸引关注你的人,这样所达成的商业模式都能总结成前面社群价值溶解后的利益兑换渠道。

在这其中要把握的一点是——人是传播发展的尺度。

虽然我在运营的时候也会发愁,但是线下活动是争取社群活跃度的一个支点,需要去跟人去见面,争取把每个人变成内容的参与和制造者。用户在你的平台上提出需求,你解决了他的需求,这就是他在你的平台上产生了内容。

七,是要真诚沟通,精细化运营

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他们才会对你做口碑的传播,我刚提到的第一度人脉的“骚扰”,如果你之后没把他的人脉做好,让他对你失望,那么那一环又会断掉。

所以要继续强调的还是做好服务和内容。就是说你要激发起别人怎样的状态,这就是你们公司的商业模式。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会积累两个数据,第一是内容数据库,一个是生活者数据库。比如说一个粉丝加进来你要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我们后天都有专门的人去处理他们的需求,然后把他们沉淀成平台用户。现在自媒体的条件完全可以自建生态,让用户参与进来,让我们的服务去触达每一个人。

在这个环节中,微信做了什么?它其实是一个工具而已。微信最厉害的地方是跟用户的直接沟通,他把信息差给消除掉了,这也是互联网超越大众传统传播的根本。

如果我自己做一个号,我会把所有的功能统一于沟通。就是你跟粉丝的互动才是你价值共创的途径。我这里说的互动不单止说的是你跟大家在后台回复,而是在于他能用到你的服务,你能提供给他服务。你跟他接触越多,你的号对于他才更有价值。这个才是价值共创的途径。

问答环节

Q:初期的互推是以什么原则去选择公众号的?对其主题定位等有要求吗?

A:公共关系是你整合资源的支点。认识的人越多看到你的人越多找到你的人越多。现在来说,粉丝数、主题符合该公众号吗,调性高这些都是在互推前对对方平台需要做的了解。我自己个人经验来说,普通的账号罗列这一类型广告效果一般。

Q:增粉50万的这个活动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A:我们做的是拿出100万的话费作为奖励,我之所以会用是因为那时候还没有人用到去吸引微信粉丝而是用来吸引用户网站注册。

活动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微信文章的选题扩张到泛科技类有趣文章,利用活动吸引来的50万粉丝势能立即和其他机构、账号合作,基本上所有人都愿意跟你合作,结果是每天掉粉两千增粉一千,到最后沉淀下稳定的30万粉。最后得到的经验是不要被用户绑架,且不断的吸粉。

Q:如何借助公众号销售?如何实现微信从信息的发布到销售的转化?

A:之前也提到不要直接在公众号中进行销售,我建议是通过几层转化达到销售目的,而不是要直接完全销售,起码要大家先认同你,知道你的号是有信用的才去做生意。而我们后台是有几百个销售每天去跟进大家的反馈然后再去跟进到个人用户再去形成销售的可能的。

二、深度追问

1、你说自己刚做3W的时候你是一个小白,那你通过什么方式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开拓思路?

以实习为例吧。去实习是需要一些技能的,比如我刚去的时候,我PPT做的好一些。他们让我去实习,也是因为有这个技能可以用。你去实习,并不是说去找个人带你,而是有平台把你的一些想法实践出来。一直想着这个地方有人带你,但其实每天给实习生的活也是比较琐碎和繁重的。如果一点想法都没有,就一直泡在特别烦的工作中。

我感觉一直做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是没什么提升的。比如说,我当时从优米走的时候,也不是说在那边没人带我,是一直没有一个特别好的事情去发挥自己的想法。像3W一开始让我实习很长时间,我都愿意也是有些事情可以让你做。你自己的想法可以一直在实践。

我不是很建议完全什么都不懂就出来去实习。我去实习的时候,也是因为我有些想法,然后正好我的一些能力大家认可,把这部分事情做好。

技能基本都是自学的。我是学电子的,但要出来做一些和市场相关的工作的时候,其实都是很快速学习的内容。这些东西都不是特别难,集中一段精力主攻,都是很容易的。比如PS,PPT,一般的基础性能力都不是特别难学的。

你们现在招实习生也是看他的技能,而不一定说看他的什么经历。我如果招人特别重视他有什么技能。有的时候,技能会特别影响你的发挥。你没学到那个知识的话,你不可能会想到一些其他的点。有了想法可能也实践不了。

2、在3W的时候,你每天过一遍科技类网站和公众号,把创业大街的活動做整理,还要组织社群,那你当时的精力怎么分配,工作的流程是什么样的?特别疲惫的时候,怎么自我调节?

我在3W算是一天都没休息过的感觉。我去的是传媒部门,比较偏乙方。但是会做一些自己3W公司的品牌活动。工作量我那边还好。新媒体岗位,基本和公司的每个部门都会有接触。所以,第一我做的事情很杂,第二有一些特别重复性的工作要不断去坚持。

我去做科技类或公众号的事情,一是我自己感兴趣。我没做这个工作前,基本上也是每天都会做。现在是整个跳出段时间。以前是特别碎的去看一些东西,现在是比较集中的去做。因为自己喜欢。

二是精力的问题。最好能找到人来配合你,很多事情没必要自己去做。比如我们当时做活动汇总信息的时候,整个是因为创业区本来就有这种服务机构,服务其他的机构,他们会做这个收集。

他们做新媒体的是刚去的一个小姑娘,她每天会收集这些东西。他们的公众号是没粉丝的,我们的公众号有粉丝,基本这些都是她在去收集,然后我是最后做一个汇总。挑一些比较好的活动,做一些选择性的。

用好你旁边的资源,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一个企业招新媒体的时候,尤其是偏媒体类型的,如果说只是那个号做一些营销活动还好。如果每天要发东西的话,我不建议只有一个人。因为是有惰性的。我每天都会去做,但也有好的时候,不好的时候。就没法保持特别稳定的状态,只有几个人配合着去做,才会比较稳定的输出。

其实整个号做下来,也不是我一个人。因为3W本身对品牌的东西都会比较重视,几个商务自己都会做一些品牌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为公众号一些内容沉淀的。只是内容也不是我一个人在做。只是我正好在那个位置,把大家一些东西给整合在一起。

3、当你做硬蛋粉丝到一万进入瓶颈期时,是通过什么途径突破瓶颈呢?可以介绍一下你是如何找方法的吗?

之前在3W的时候,是比较偏向媒体。所以会有个流量的指标,比如阅读量等的KPI,每天都要关注这些东西。

“硬蛋”是一个比较完全TOB传统的公司,完全是一个生意的模式。就是会关注到这些人到底能转化多少单。后来我做到一万的粉丝的时候,这些都是很精准的。这些人也基本都是硬件创业的,不是硬件创业的也基本不会知道我们到底是干嘛的。

做到一万的时候,会有一个瓶颈期。但是这个瓶颈期可能是因为这个市场存在就那么多人。所以说,这个时候内容就做的比较泛了。以前都是说硬件创业应该怎么怎么样,后来发一些科技产品类的,这些可能普通人也感兴趣。

其实我做这个决定是很艰难的。我觉得其实内容还是要对口的,但是后来我们整个方向也一直在变。后来变成一个“TOC”的一个模式,我们TOB的已经很成熟了,面对这些传统的采购人员也很成熟了。后来“TOC”就想着怎么很快把模式给做起来。后来才有了我们两千五十万那件事情发生。老板也想着这个事情怎么快速做起来,然后就在那想方法。

做这个事情,遇到瓶颈的时候,就是一个方向的东西。

公众号和官网是可以并存的。其实很多企业没必要做公众号,或者只需要展示功能。其实很多营销或者传播,是没必要在自己的号发声。在其他的号里做一些联合也好,这种反而会比他自己在号里面自娱自乐好很多。如果没养起来就用,其实是用不好的。

4、你说自己刚做3W的时候你是一个小白,那你通过什么方式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开拓思路?

我是想把公众号做好。我之前是每天有人带,让每天都要回复后台的消息,要怎么回。其实后台消息都很无聊,很占时间。

但是我每天会想大家对什么感兴趣。会去收集大家的问题,在文章里涉及到大家的问题。给他们一些范本,让他们就去讨论这些问题,而不是问的特别泛。

做公众号的推广,你可能想的是,文章的阅读量高起来,大家可能会关注。但其实往深一点想,还是有多少途经能曝光到你这个号。然后就是能给你这个号作为线索,让大家能找到你的方式其实很多。

我那个时候,把客户端的基本都开通了。比如网易等的,基本都做起来了。你能想到的有点流量的地方,都给开起来了。

推荐一个公众号开通今日头条,有的时候也会出爆品的文章。有个《陈意涵——体脂肪仅10.7%的女生》,刚好那时候,和一个综艺节目勾搭上了。他们在那个今日头条的阅读量有几百万,下面有关于他们公众号的引导。就给他们那几天公众号的带粉,就带了两三万。

你能想到有流量的地方都可以去做。而且开这东西也不是很费工夫。

5、你说数据分析才有价值,在平时,你着重会分析哪些数据,为什么?

我现在也不怎么看数据了。在3W的时候每天也会看阅读量,感觉就是高低高低。我会把一年比较爆品的文章分析。其实都是你看起来不是很好,但确实都是不错。

转发率很高的文章往往不是你想到的;也许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是你不能单独看。

利用和其他号互动的时候,会去验其他人的号;看看别人的后台是怎样的。还有个就是看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微博里的东西,比如高转贴啊。看下面的转发,到底是哪个号带来多少转发。

会有一些规律,但是你单独从一篇文章看没有意义。如果你熟络的话,不一定要去看。但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看这东西很有价值。

6、企业公众号,怎么介绍自己才会让用户感觉亲近?以你运营的公众号为例。

第一次是让大家知道你的公众号到底是干嘛的。自己把自己的功能属性说清楚。你之后做的服务和他的第一印象不要太有冲突。

如插坐学院是每天介绍干货的,但突然有一天发其他的文章就很奇怪。所以就是一直给粉丝第一印象就好。

语言的风格可以尽量口语化。

我自己做的几个号,客户粘性会很高。我们做“客户商城”的时候,因为希望里面的客户都是我们每个公司的采购人员。TOB的东西看起来是每个公司在做决策,但其实基本上能影响到每个公司采购的也就是那三五个人。把这些人笼络起来做个社群,你基本知道他们对哪些文章感兴趣,他们想获得哪方面的知识。这些人可能只有一两万人,但是整个撑起来,我们公司就到一个比较高的市值。

我们当时的号是很精准的,完全做“TOB”的。现在也有销售奖励政策。如果你拉一个企业采购的人进来,会有一个奖励之类的。这个号对他们来说也很有价值,基本上就是一个前端,把他们吸引进来,也消除他们信息差的。非常有用的一个号。

第一把自己的服务做好;第二你要想方设法把他们找进来。基本上都是这两个规律。

7、你说无社交不传播,多交运营朋友会有很大帮助。那对于性格内向的运营者,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我自己也算比较内向的。但是会给自己定目标。有目标导向的话,你做这个东西,就一定要认识那个人。这个事情并不完全是靠社交的一个事情。这个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发现是一个特别节省效率的事情。

线上的交流感觉是完全没办法沉淀关系的。还是必须要见面的。刚做新媒体期间,会加一些QQ群。完全没人带,也没人知道怎么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基本把媒体公众号运营的人都认识一圈了。

我刚开始做这些事的时候,基本上运营公众号的也是刚毕业的,大家也都比较有需求,所以就一块认识。其实做公众号久了,会发现做的人就这么多。

我做的时候是微信群大家才开始做。不会信息那么杂。你在群里聊天,大家都比较活跃,但现在就不行。我现在大家还想着建群这个东西,后来发现效果也变得很差。

像科通做事的风格很能借鉴。他不是一个流量水,说这个号一定要到多少粉。可能人越多,但不一定是最后的总部。粉丝多,可能对和别人合作会容易些,但是对自己的业务而言,这个号里面的粉丝越精准越好。

我现在会做一个事情,如果单纯做新媒体是一个错误的方法,后台很多人回复其实我是不回他们的。这些人一看和你互动的这些消息都不是你们要的用户,就变得很没必要。

比如我们现在做“综测”,很多人可能就经常跟你提产品的问题。然后和他交流多一点,最后沉淀到我们的用户里面,去帮我们写品测,做内容的沉淀,这部分就会很用心的去维护。

我们经常会做一些类似增粉的活动,送东西之类的。这些花钱的流量其实也很有必要。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一个途径。但这些人进来之后,他到底对你感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走就好了。

这个钱砸进去很短时间的,比如说一百万也许一个星期不到就花完了。但是你很快就要去考虑到底和谁合作,去把这个量给补回来。就是类似于抓粉。不然维持这些粉丝很辛苦的。

我最夸张的时候一天两三万的回复,就是雇两个人在那,天天回。每条都回。

8、你说要做两个数据库,一个是内容数据库,一个是生活服务数据库。能详细讲下内容数据库的架构吗,为什么这样设置,如何?生活服务数据库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数据?怎么收集?

一个是内容的数据库,一个是生活者。

生活者的概念不是你的粉丝。比如在后台,他成为了你的粉丝,但是从来不和你说话,就没关系的。生活者数据库就是他对你的流量是有帮助的,涉及到流量思维和做生意的思维。这些人对你的业务是有补充的,你得知道他到底喜好什么,喜欢看什么东西。这部分其实作为一个公众号很难知道。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kaopuyunying.com/showinfo-3-513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靠谱运营网

http://www.kaopuyunying.com

网站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5743号

Powered By 靠谱运营 靠谱运营从此开始!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