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营趣事

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

靠谱运营 运营趣事 2022-11-15 03:35:0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优质回答:不是福字辈,而是三个孩子都没娶正式的名字就夭折了,所以三个带福字的是他们的乳名。其中,八阿哥福惠曾取名弘晟,最后又给改回去了。原因可能是雍正太喜欢这个儿子了。首先我们要明确……

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

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

优质回答:

不是福字辈,而是三个孩子都没娶正式的名字就夭折了,所以三个带福字的是他们的乳名。其中,八阿哥福惠曾取名弘晟,最后又给改回去了。原因可能是雍正太喜欢这个儿子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雍正的儿子只能是弘字辈,并且正式的名字还要带“日”(如弘时、弘历(繁体字曆)、弘昼、弘曕)。这是康熙给孙辈们定的,不仅是雍正的儿子,其他孙辈也必须遵守(如弘晓、弘皙、弘明等等)。所以,年氏的三个儿子也没有例外。但是,名字却不见得是很早就能起好的。在取正式名字之前往往会有一个乳名,其实也很常见。比如后来继位为乾隆皇帝的弘历乳名就是元寿,弟弟弘昼乳名为天申。至于年妃三个儿子福宜、福惠、福沛都用福字,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同为一母所出而已。

(弘历小时候也有乳名“元寿”)

然后再看看年氏的情况。有人可能本能地认为,年氏是年羹尧的妹妹,所以受到年羹尧牵连,雍正很不喜欢她。其实不然,年氏在雍正继位前后直到年羹尧失宠都是十分受宠的。她是雍正朝第一位贵妃,第一位皇贵妃。雍正生前仅册封过一个原配皇后,所以,年氏在雍正朝是当之无愧的后宫第二位。在康熙五十九年、六十年、雍正元年先后生下七阿哥福宜、八阿哥福惠、九阿哥福沛。雍正三年十一月病重,雍正在祭祀期间专程下旨进封年贵妃为皇贵妃。典礼一结束就马不停蹄赶回。此后几天,一向勤政的雍正居然只处理了很少几件政务,其他时候就专心陪伴于年氏病榻边。不久,年氏去世,雍正不胜哀痛,追谥敦肃皇贵妃,给予她的死后哀荣不可谓不盛大。第二个月,年羹尧案发获罪。所以,与其说年妃受了年羹尧案的牵连,不如说恰恰是因为年妃去世,才让年羹尧失去了保护伞而被治罪。雍正对年氏的宠爱从来没有减少过。

年氏的三个儿子,福宜不满周岁夭折,福沛出生即夭折,这两个孩子没有取名其实是挺正常的。问题在于八阿哥福惠,他去世的时候已经八岁了,却没有一个正式的弘字辈名字,这是不太正常的。其实他有过,但是雍正可能实在太喜欢这个儿子了,所以反而把他的取名给耽误了。

(雍正三哥胤祉的世子名弘晟,曾被福惠所用)

雍正朝的相关记录对于一个去世时才八岁的孩子不可能记录太多。但是却处处彰显出雍正对他的喜爱。首先,雍正四年,雍正曾下令将他的名字由弘晟改回福惠。这说明福惠有过自己的正式名字,弘晟。但这个名字有些意思,因为这是雍正的三哥胤祉的世子的名字。雍正的儿子是皇子,地位显然比胤祉的儿子这个亲王世子高,而且早在雍正二年,弘晟就因为获罪被革掉亲王世子的身份成为闲散宗室,更不配拥有和皇子一样的名字了。所以,雍正是非常霸道地夺走了弘晟的名字给自己的儿子,弘晟一定是被迫改名了。但是雍正四年,他可能发现这个名字不太好,就下旨让福惠把名字改回去了。这时候原来的那个弘晟才恢复了原名。

(乾隆即位后追封福惠怀亲王)

何以见得福惠一定很受雍正宠爱呢?首先是雍正六年八月,初版古今图书集成完工。雍正赐书。共有棉纸本十九部、竹纸本四十五部分赐王公大臣。雍正最信任的弟弟总理王大臣怡亲王允祥,负责修书的功臣(也是后来雍正的托孤大臣)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一些重要的军机大臣都获赐棉纸本。统共十九部中居然还有一部赐给了福惠。而他的两个哥哥元寿阿哥(弘历)、天申阿哥(弘昼)都只能分四十五部的竹纸本。待遇差距可见一斑。赐书后几个月福惠去世,雍正辍朝三日,以亲王礼下葬,而此时弘历、弘昼的爵位仅仅是贝子。雍正去世后,乾隆即位,更是毫不讳言“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于是追封为怀亲王,与他一同被追封为端亲王的是雍正的长子弘晖,其他几个早夭的阿哥都没有被追封。足见福惠的待遇超然。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年氏深受雍正喜爱,她的三个儿子也被雍正重视,不随便起名字,以至于福宜、福沛早夭未有正式名字,福惠反复改名,最终未定的时候也夭折了。

其他网友观点

年妃为雍正生了三个儿了,分别是福宜,福惠,福沛,其中福宜活了大约半岁,福惠活了七岁,福沛刚出生就夭折了,他们与弘时、弘历他们不一样,他们都没有序齿,也就是说没有按年纪来排序。

雍正一共有十个儿子,其中有序齿的是长子弘晖,次子弘昀,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六子弘曕,另外没有序齿的除了年妃的三个儿子,另外还有弘昐。

那为什么有的皇子序齿,有的皇子没有序齿呢?这个就要说到皇室宗谱玉牒制度了,差不多十年一修,出生没周岁就夭折了,还有修玉牒的时候没在世,那么一般都不入玉牒序齿,当然这个也并不绝对。

福宜和福沛两个没到周岁就夭折,没入序齿,所以没有带弘字辈,这个好理解,但是福惠活了七岁,另外没有入序齿的弘昐却带有弘字辈,这个就说明,是否有序齿,并不是有带弘字的原因。

那我们再来看康熙的儿子,共有三十五个,其中有序齿的二十四个,可以发现这二十四个都带有胤字,而没有序齿的,早期的皇子没带,三阿哥之后的都带了,这个也可以说明序齿不是带字辈的唯一原因。

而且福惠之前改过一个名字,叫做弘晟,这个也是带弘字辈的,只是后来又在雍正四年十一月的时候改回了福惠这个名字。而年妃死于雍正三年十一月,而年羹尧正是死于雍正四年。

由此可见,福惠这样被改名,应该是跟年羹尧有关,当然他们也并不是福字辈,而是小名,只是因为都是年妃的儿子,所以头一个字就取一样的了。

不过,雍正对福惠,还是比较疼爱的,雍正六年,八岁的福惠病逝,雍正以亲王礼下葬,乾隆追封福惠为怀亲王的时候也说过,八阿哥福惠一直很受雍正所喜爱。

其他网友观点

雍正一生共有十个儿子,其中七人名字的第一个字都是“弘”字,其余三人名字的第一个字为“福”字,而更加巧合的是,这三人都是年妃所生。

年妃是年羹尧的亲妹妹,出生年月不详。大约在康熙五十年的时候,由康熙帝亲自指婚,嫁给了还是皇子的雍正,成为侧福晋。

年氏很受雍正的宠爱,自从她嫁给雍正之后,先后为雍正生下了一女三子,直到雍正三年去世,年氏包揽了这十一年中雍正所有出生的子女。

1715年生雍正第四女,1720年生第七子福宜,1721年生第八子福惠,1723年生第九子福沛。

雍正即位后,封年氏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雍正三年,年氏病重,雍正不顾“有皇后则不设皇贵妃”的制度,又将年氏册封为皇贵妃,希望她的病能痊愈。但天不遂人愿,大约八天以后,即当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年氏薨于圆明园,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应该是雍正对年氏还是十分宠爱的,可为什么年氏生的三个儿子都没有用“弘”字呢?很多人以为是年羹尧的缘故,其实这是受了电视剧的影响了,事实上雍正不仅没有因为年羹尧厌恶年妃,反而因为年妃放了年家一马,年羹尧和雍正早在雍正三年初就翻脸了,但直到年妃去世之后,雍正才逼着年羹尧自尽,而且只杀了其长子年富,赦免了其他两个儿子。

再退一万步说,第七子福宜死的时候雍正还只是个皇子,第九子福沛死的时候雍正和年羹尧还在“蜜月期”,怎么可能因为迁恨年羹尧,而给儿子另起名字呢?时间根本对不上。

还有人认为,雍正给这兄弟三个起的名字中都带有“福”字,是为了为他们祈福,保佑他们平平安安,这就更是胡扯了,难道名字中带有“弘”字就不平安了?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因为这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是小名,兄弟三个都是没有来得及取正式的名字就夭折了。但要彻底说清楚,就要搞明白两件事情,清朝皇子的起名制度和序齿制度。

清朝皇子的起名制度

清朝入关之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对子孙后代的起名问题也渐渐重视起来。康熙之前,皇子们的名字都是各起各的,比如康熙的名字叫做玄烨,但他的兄弟们就叫福全、常宁等等,反正没有一个以“玄”字开头的。

康熙初期,皇子们的名字也起得很随便,比如前三个皇子分别名承瑞、承祜、承庆,但均早夭。序齿诸皇子中,皇长子胤禔原名为保清,皇次子胤礽原名为保成,直到皇三子胤祉开始,康熙才明确了皇子们起名的规矩:都以“胤”为第一字,第二字必须有“示”部旁,同时将老大和老二的名字也按此要求改成了胤褆和胤礽。

后来康熙还对后代子孙们的起名做出了规定,凡是皇孙都以“弘”为第一字,第二字必须从“日”部旁,比如弘时、弘昼等。皇曾孙前一字用“永”,后一字从“玉”部旁,比如永琮、永瑆等。

乾隆年间又规定永字辈以下依次以绵、奕、载、奉为第一字,第二字则绵字辈用“心”部,奕字辈用“言”部、载字辈用“水”部;道光将“奉”字辈改用“溥”字,其下又增毓、恒、启三辈;咸丰又在启字下续焘、闿、增、祺四字。

这种具体的起名方式,是皇家特有的,其他人包括非直系皇室成员,都不得仿照此制起名,否则就要受到责罚。

有人说,你这说的不对,乾隆的名字叫弘历,“历”字就没有“日”部旁,其实大家可以去翻一下“历”字的繁体字写法,其中是带有“日”部旁的。

根据以上所说的制度,其实每一个皇子出生之时,他的名字的第一个字都是确定的,不存在“弘字辈”和“福字辈”之说。但第二个字是什么,则必须是由皇帝亲自赐名,才能生效。在此之前,通常是先起一个小名叫着。

年妃所生的三个儿子,福宜、福惠、福沛,就是他们的小名。

清朝的序齿制度

皇子出生之后,一般先起一个小名叫着,至于正式的名字,要等皇帝赐名。然而,这第二个字既要有“日”部旁,又要寓意好,还不能犯各种忌讳,皇帝本人一般是不去费这个心思的,这个工作由谁来做呢?由负责编修玉牒的官员拟定几个备选的名字,并注明理由,皇帝看过之后,选一个自己满意的,打个勾就行了。

玉牒,其实就是皇帝家的家谱,当然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家谱了。清代玉牒大概十年编修一次,编修时所有皇子都要将名字记录在玉牒中。

但是,从康熙朝开始,对皇子序齿作出了规定,即早殇者不排行,仅附在最后。换句话说,如果某位皇子不幸出生于上次编修玉牒之后,夭折于下次编修玉牒之前,那么很不幸,这位皇子不能序齿,也就是不能参加排行,只能在最后面记录一下而已。

同样,大部分皇子是要等到编修玉牒的时候,才会被正式赐下名字,如果命不好,没等到那一天,那么很可能就不会有正式的名字,而是将其小名记录在玉牒之上。

年妃的三个儿子,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不仅没有被赐下正式名字,也没有参与序齿。

第一个儿子福宜,生于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卒于康熙六十年正月,死时仅八个月大。

第二个儿子福惠,是雍正最为钟爱的皇子,年妃在世时,雍正破例让其抚养(清宫惯例,生母一般不能养育亲子);年妃死后,雍正亲自抚养,去哪里都要带在身边。

福惠的身体一直不好,雍正为了给爱子治病,曾向朝鲜索求人参,甚至为此减免贡赋。不过,雍正六年时,福惠还是病死了,年仅八岁。雍正悲痛万分,以亲王礼下葬。要知道,年长十岁的弘历,当时还只是一个没有封爵的光头阿哥,如果福惠不死,估计也就没有弘历什么事了。

更过分的是,雍正因为过于伤心,竟然迁怒于三阿哥胤祉,因为胤祉在福惠去世之事中表现出了"喜色",被雍正治以"恶逆之罪",削爵囚禁。

需要说明的是,雍正二年编修玉牒的时候,福惠是被赐了正式名字的,叫做弘晟。这个名字与三阿哥胤祉的世子重名,不过这个世子年龄要大20多岁。

胤祉因为发了几句牢骚,结果被雍正加罪于其世子,于是世子弘晟被削去了世子之位,成了闲散宗室。

雍正四年,或许是觉得这个名字不吉利,也或许是预感到了什么危机,雍正突然下了一道上谕,将八阿哥弘晟的名字改回了福惠,希望能帮助他度过难关,顺利长大。可惜,两年之后,这个孩子还是夭折了。

第三个儿子福沛,年妃怀有福沛时恰逢康熙去世,于是不得不怀着身孕参加丧事,因此导致七个月便早产,胎儿降生即亡,雍正皇帝还是给他取名为福沛,并列入宗牒,只是不序齿而已。

综上所述,年妃的三个儿子分别起名为福宜、福惠、福沛,而没有“弘”字,并非因为雍正特别爱他们,或者迁怒于他们,只是简单的因为这是小名而已。与其他兄弟们不同的是,这兄弟三人都早夭,并没有来得及被赐下正式名字。唯一被赐名弘晟的福惠,后来还被雍正将名字改了回来,但这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孩子的命。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kaopuyunying.com/showinfo-6-839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标签列表

靠谱运营网

http://www.kaopuyunying.com

网站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5743号

Powered By 靠谱运营 靠谱运营从此开始!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